创建交流平台,搭建资源管道。近期,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的2023年中德产学研用合作工作会议在上海举办,并发布了《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行动计划》。日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俞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会议旨在推动联盟高校成员之间实现“三共”,即资源的共有、共建、共享;依托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平台实现“三交”,即平台上的交流、交叉、交融;推动联盟高校围绕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行动计划共同努力实现“三效”,即行动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服务国家战略,成立中德产学研用联合体应用型高校示范基地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伟德体育_伟德国际手机1946-在线*平台@深化产教融合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2022年10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中德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全面加强对德合作。2022年11月,教育部组织成立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秘书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挂牌成为中德产学研用联合体应用型高校示范基地之一。
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示范基地--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CDHIK),是以中德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为抓手,深化推进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建设,深入加强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德国教育与科学技术促进会、ASIIN认证及德国应用型高校的全面合作,为学校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促进“四协同八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强大支持。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将带领中国高校深化与德国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层次合作,促进师生流动,同时联盟也将拓展与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奥地利的教育合作。
俞涛表示,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示范基地的建设重点包括中德合作专业建设、中德合作机构建设、中德跨企业能力中心建设三方面。
一是中德合作专业建设。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人才需求,学校聚焦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助力应用型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一流专业建设。学校已发布《伟德体育_伟德国际手机1946-在线*平台@全面推进伟德体育_伟德国际手机1946-在线*平台@中德合作专业共建工作的通知》,首批试点建设15个专业,包括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业设计等。
二是中德合作机构建设。一方面,汇聚国内应用型高校产教科创优质资源,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DHIK)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中德应用型高校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创新发展联合体和高质量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与德国最权威的自然工程学科领域高等教育学位认证机构ASIIN认证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上述机构与一批德国应用型高校开展多维度的交流与多层次的合作,为学校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三是中德合作跨企业能力中心建设。学校将建设高校、在华德企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跨企业能力中心。中心将围绕上海和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重大任务和紧缺人才需求,打造成为展示合作企业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平台,学校和企业联合技术研发的平台,学生实习和对外培训的平台。
打出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组合拳”
俞涛告诉记者,近年来,为适应产业变革,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立足于合作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打出了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组合拳”。
强化制度保障,提升管理效能。2021年,学校发布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新方案实施意见》(Co-op 2.0版本),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和18项重点任务,并陆续出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实施意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指导意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伟德体育_伟德国际手机1946-在线*平台@二级学院向现代产业学院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的管理办法及实施意见。优化专业布局,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以及新业态人才需求,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主动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和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专业状态数据定期评价。以“稳定规模、需求导向、特色发展、动态调整”为原则,优化专业布局。探索协同育人组织模式,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学校出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伟德体育_伟德国际手机1946-在线*平台@二级学院向现代产业学院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城市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5G+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上海市重点产业学院。同时,学校与松江区政府共同建设G60科创走廊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工程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政产学研用高度协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平台,推动“教育+科创+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力争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服务地方产业的示范学院。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精准对接产业用人需求,完善和深化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课程模块的灵活搭配,建立了培养目标调研、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培养方案。遵循“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建立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照关系,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对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最低的比例标准:理工类不低于25%,经管、艺术类不低于20%。建设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完善“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落实合作教育在企实习,制定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形成合作教育全过程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首批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立项建设7个专业。开展中德合作专业建设,拓展产教融合路径 。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2022年学校成立中德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被教育部授予“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示范基地”称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微专业集群。学校实现企业定向培养、行业用人前置的培养需求。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一组核心课程,打造微专业,学生达到微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要求后,可获得校企双证。学校已建设“区块链”“5G+”等11个微专业。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建设一批反映产业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方法,产教联动深入、教学成效显著的优质课程,学校首批立项产教融合课程20门。发扬校企互补优势,加强产教融合教材建设。深入推动产教融合实践与探索,加强校企合作,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组织开展产教融合系列教材建设,2022年已立项校级产教融合教材建设14个系列58本。产教深度融合,实施企业专家进课堂计划。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分批开展行业企业专家讲授专业核心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进行教学工作,逐步实现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均有行业企业参与授课,目前已建设完成了第一批81门课程。
办学治校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也应符合市场规律
“应用型高校办学治校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也应符合市场规律。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社会及市场需求统筹规划发展,在多目标平衡中求得最大公约数。”俞涛表示。
实现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重点在研究如何坚持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学术共同体,围绕在产业服务中抽象出工程科学的问题,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掘学科专业领域“人无我有”的特点、“人有我长”的特长和“与众不同”的特色,修炼内功,在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生态中凸显自己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目前,学校所有教学科研单位正系统梳理“特点、特长、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
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增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的随动性。通过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科技趋势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配套、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主动与行业企业建立健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主动携手地方政府,建立更紧密的校企政合作机制,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开展人事制度改革,释放师资队伍活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队伍。着重研究解决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企业技术人员进校从教等校企深层次合作面临的机制体制瓶颈问题,深化引企入教和引教入企改革,促进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学校出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而尚未达到学校高职称评聘年限的青年教师受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激励青年教师高质量产出。
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 “有组织的科研”,加强基层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实施“大兵团”协同攻关。以问题和需求为牵引,带动科研评价机制和管理方式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和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合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辟出阻碍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政策壁垒。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近期出台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十条”政策,此外还出台了更具操作性的在岗创业和离岗创业政策,建设了科教专员队伍,鼓励和帮助科研人员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办学科型公司,打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原文链接:http://sh.people.com.cn/n2/2023/1107/c134768-40631397.html